信息公开

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细则

  • 人浏览
  • 录入时间:2018/4/27 10:56:17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学生成长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

一、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学生具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协调发展。

(三)根据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

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创造条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

(一)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三)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以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既要通过课堂教育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五)坚持教育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中,既要注意利用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作用,也要注意调动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通过管理和教学,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为学生树立健康心理的典范。各院系、思想政治辅导员等要在日常思想教育管理中,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素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六)坚持发展性咨询与障碍性咨询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困惑多属于成长中的课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有合理的规划,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障碍性咨询在心理咨询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但需要特别关注,及时干预。

三、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使之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普及心理健康理念,让学生快乐成长;

(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心理素质,将心理学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始终,关注健康群体的发展。

四、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课程和知识,开展训练、辅导与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二)帮助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关系、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生涯规划和求职择业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构建学校、院系、学生三级工作体系,推动全体教职

员工尤其是学生工作干部和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四)建立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预防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控制和妥善处理严重心理疾病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

五、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影响,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个性特征,增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力。

(二)加强心理调适技能和方法训练,提供维护心理健康与提高心理素质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及时消除心理困惑,保持并拥有积极乐观情绪。

(三)加强学习指导,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和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分析正常与异常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与识别正常与异常心理现象,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初步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教学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由学校统筹安排,要在目前已经开设的必修课和面向全校开设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多门公共选修课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选修课的门类,增加选修人数。

(二)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举办系列讲座。如:“心理卫生系列讲座”、“成才系列讲座”、“新生适应系列讲座”、“学习心理系列讲座”、“择业与求职系列心理讲座”、“人际交往系列讲座”。要根据实际有计划的增加专题讲座的内容和场次,创造条件将专家的讲座在校园网和校内电视台播放,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

(三)加强成功心理素质训练。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需要,面向全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和专题心理训练;开设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专项服务;积极建设品牌训练营地和培训班。

(四)进行心理普查。每学年新生进校以后,要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用科学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新生心理普查一般安排在9月进行。在每学期末考试前,对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摸排,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上报,由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织进行心理干预。

(五)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坚持心理咨询值班制,每天安排咨询员在心理咨询室接待学生,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拓展团体心理咨询,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提高心理修养的知识和能力;增加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六)对少数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加强重点关注和心理辅导。要与绵阳三医院配合建立心理疾病诊疗绿色通道,对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及时通过专家进行诊治。对因心理疾病休学后复学的学生要建立档案,加强跟进,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在线咨询、电子信箱等多种渠道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并及时获得学生心理动态和信息。把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成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窗口、师生及学生之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的重要阵地。

(八)加强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各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危机干预和管理方案,通过强化培训、目标责任制、“辅导中心”——院系联系制、个案分析制、交流、奖励等多种方式推动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九)强化宣传。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更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积极扶持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自办报刊;每年5月为我校心理健康宣传月,在全校内开展广泛的心理健康专题宣传,同时各院系要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指导下面向学生和思想政治辅导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十)加强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和学生骨干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和学生心理信息员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通过协会辐射全体学生,形成学生心理互助与自助的良好氛围。要把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和每班的心理信息员结合起来,充分做到信息的上下通达,并加大对学生骨干的专业知识培训的力度。

(十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研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制定有关政策,支持并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

(十二)加强学术交流。积极邀请省内外专家到学校讲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省内外高校参观学习,吸取先进教育和管理经验。

(十三)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的跟踪调查和考核,建立考评机制和制度。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德育工作的规划,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评价我校德育工作、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院系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